书摘——小岛经济学

经济不景气时,物价需要下跌才能平衡经济局势。经济不景气时需要通货紧缩,物价下跌能够削弱低就业率的影响。然而,当代经济学家却认为,物价下跌会导致经济陷入需求崩溃的万丈深渊。他们忘记了一旦物价下跌到一定程度,人们就会开始消费。这个过程淘汰了不必要的产能,把物价调低到符合内在供求关系的水平。


许多政府应对经济衰退的本能反应便是造更多的货币。但是如果货币投入过多,这种手段就会同时带来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两大问题,导致“经济停滞型通货膨胀”的出现


多年来,经济学家对美中关系的理解一直是错误的。大多数人认为那是一种互利互惠的双边关系:美国得到廉价商品和贷款,中国得到制造业的就业机会。然而,这真的是一种双赢的安排吗? 美国人占了便宜:他们不用生产就可以得到商品,不必储蓄就可以得到贷款。而对于中国人来说,他们辛勤工作却不能消费自己生产的产品,他们努力储蓄却得不到贷款。


诚然,一个国家可以通过行之有效的销售渠道卖掉更多的产品,但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损失部分利润。另外,廉价货币同时也会提高进口成本,因为出口不过是补偿进口的一种方式。一个国家有意弱化本国货币,以此让人们更加努力地工作,来补偿进口商品。这便意味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会下降。


一个国家有意弱化本国货币,以此让人们更加努力地工作,来补偿进口商品。这便意味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会下降。


现在我们处于一个“镜中世界”,在过去的40年中,没有任何国家发行过真实货币。这是有史以来最大的货币实验。没人知道这个实验何时结束,结果又如何。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个实验总会有结束的一天。


繁荣的房市对整个经济的影响至关重要。在房市繁荣的巅峰时期,房屋的融资、建设和装修成了美国经济的中流砥柱。然而,每个人都只看到了眼前的好运,却没注意到未来的损失。 不仅“炒房者”赚到了大量财富,普通房主们每年也通过“以小换大”贷款获得数千亿美元。如此一来,房产成了免税的自动提款机。人们用这些钱翻新房屋、度假、上大学以及买车和电子产品,总体生活水平比房屋升值前提高了。 但是,这些财富不过是海市蜃楼。


一国的经济不会因为人们的消费而增长,而是经济增长带动人们的消费。参议员们和顾问们都没能抓住这个真理。


一旦它们认识到不断向一个付不起账的顾客借钱是件浪费资源的事,就会改弦更张。那时它们就会把生产力集中到国内消费者身上,它们就能完全享受自己的劳动果实了。


量化宽松,但很少有人真正看透其本质:向金融市场注入新的资金,以推动价格上涨。实际上,量化宽松不过是通货膨胀的一种委婉表达,它也成为美联储将政府债务货币化的隐秘手段。


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消费会促进经济增长。增加货币供应量固然会鼓励人们消费,但对扩大需求却毫无裨益,而需求才是促进经济增长的真正动力


量化宽松的真正面目:它是延长经济衰退的办法,而不是促进经济复兴的良方。经过多年的失败,他们需要试试新方法。


纵观历史,政府总是因为入不敷出而陷入困境。一旦这个差距扩大到一定程度,政府就要面临艰难的选择。 选项一,政府通过提高税收增加收入。这条路从来不受人民的欢迎,在一个民主国家中很难通过。即便在集权主义国家(那里没有烦人的选举),增加税收也会带来很多问题。高税率总是会抑制生产,降低经济活力。税率是有上限的。税率过高,人们就会停止工作。如果继续提高,就有可能发生暴乱。


对于政治领袖来说,拒不还债当然令人难堪,因为这相当于正式承认自己没有偿付能力。为了避免这一窘境,很多政客索性选择印刷钞票,引起通货膨胀,使债务贬值,等于换一种方式偿还债务。通货膨胀一向是最容易做出的选择,通常也是最后的选择。然而,选择这一方案虽然开始时好像很容易,最终却要付出最惨痛的代价。


通货膨胀不过是把财富从以某种货币储蓄的人手中转移到以同种货币负债的人那里。如果遇到恶性通货膨胀,存款就会变得一文不值,负债却一笔勾销。


基本的经济原则,这个原则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消费不足,敢于冒险!


努力使有限的资源(每种资源都是有限的)产生最大的效益以尽可能满足人类的需求,这就是经济这一概念最简单的定义。工具、资本以及创新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牢记这一点,我们就很容易理解经济增长的原因:找到了生产人类所需物品的更好方式。不管一个经济体最后变得多么强大,这个原因是不会改变的。


追求更多是人类的本性。不管已经拥有什么,我们总是想要更多。也许不是想要更多的东西,而是更多的时间、更多的乐趣、更多的选择,所有这些需求都需要资本。


消费之所以增长,是因为经济增长了。


富人致富的原因(至少开始时)是他们为他人提供了有价值的东西。


当自身的利益受到损害时,劳动者就会奋起反抗压迫,如果他们的劳动惠及自身的话,这种反抗会更加强烈。


一旦外部力量(比如政府干预)以各种理由鼓励或者要求储蓄者借出款项,而不考虑实际还款的可能性,这时贷款人就难免要承受较大的损失。这种有悖常规的做法只会浪费社会储蓄。


消费贷款如果不能提高产能的话,这笔贷款无论是对贷款人还是借款人来说都是一种负担。


在社会生死攸关之时,储蓄便显得至关重要。


不断扩大货币供应量的做法以及政府看似无限的负债能力掩盖了一个事实——实际信贷是受有限储备制约的。


储蓄不只是提高个人消费能力的手段,还是防止经济受到意外因素影响的重要缓冲器。


一笔备用的储蓄会防止经济崩溃,可以迅速重建受损的资产。


消费只是我们用来衡量生产的尺度,因为所有生产出来的东西最终都是用于消费的。那么消费有什么实际意义呢?只要价格降得足够低,即便是没人想要的东西也可以卖出去。但是,如果没有生产,也就没有东西可消费了。因此,生产是有价值的。


储蓄创造了资本,而资本使生产扩大成为可能,所以储蓄起来的一美元对经济产生的积极影响要大于消费掉的一美元。


在一个经济体中,如果工人们有所分工,从事不同的商业和服务活动,其结果一定会比所有人都做同一种工作要好。分工增加产量,高产量又能提高生活水平。


技术创新是个单向的过程。除非人们失去记忆,否则生产效率必然会越来越高。因此,价格具有随着时间推移而降低的趋势。


在自由社会中,所有居民都能判断哪些资本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劳动价值。除了那些出于某种原因依然选择徒手捕鱼的人以外(也许是出于艺术上的原因),每个劳动者都有三种选择: 1.省吃俭用,自制渔网。 2.贷款购买渔网。 3.为有渔网的人工作。 鉴于选项一需要饿肚子,选项二需要担风险,大多数劳动者会选择选项三。他们只需给人打工,就能得到报酬。


将来某一天,芬尼根可能储蓄足够多的鱼,制造自己的运鱼车,进而和他的老东家竞争。为了防止此类事情发生,莫里不得不支付给芬尼根合适的报酬,比他自己干赚得多,但不会多到让他产生自立门户的想法。


有人认为商业利益源于降低员工的薪资。但没有人会免费工作,没有利益,工作也便无从谈起。员工只要工作就有报酬,而企业主想得到回报则只能等到企业赢利,他们的收益是对承担风险的回报,也是对成功整合稀有资源的回报。对利润的不懈追求推动了产品创新、企业发展与经济增长。正是这样的推动力提高了每个人的生活水平。丰厚的利润正说明一个企业很擅长满足客户的需要,对这样的企业应当予以鼓励,而不应恶意诋毁。


与自由社会中的任何交易一样,就业是一项自愿的活动。如果人们通过自食其力或受其他雇主雇用能够挣到更多的钱,就很少有人愿意接受或继续一项工作了。每个工作的人实际上都在经营着自己的生意,将自己的劳动力卖给出价最高的雇主。有时(拿自由的水池清洁工来说),他们将劳动力卖给不同的顾客;有时(就大多数工作者来说),他们只将劳动力卖给某一个顾客,即他们的雇主。水池清洁工能够自由选择,为出价更高的顾客工作(或者在他掌握了新技能后,转行做报酬更高的服务工作)。同样,上班族如果有机会,也可以跳槽,去追求薪资更丰厚的工作。上班族没有跳槽,就证明他们目前的工作可能是当前所拥有的最好选择。低报酬可能不尽如人意,但这并不意味着剥削。


员工的具体价值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需求(雇主是否需要这名员工所掌握的技能)、供应(有多少人具备这些技能)以及生产力(这名员工对那些任务的完成程度如何)。要想获得较高的薪资,这位员工必须提高其自身价值,要么掌握极少数人具备的急需技能(如医生),要么通过对本职工作精益求精来提高生产力,根本无捷径可走。


现代经济学错误地认为:消费促进经济增长,因而一旦发生通货紧缩,人们就不愿意消费(这样价格就会继续下降),而如果人们继续消费,价格下降的影响就会减弱。真是荒谬。 正如我们前面讲的那样,起决定作用的不是消费,而是生产! 不需要劝说人们消费,因为人类的需求永远不会得到满足。如果人们不想要某样东西,那一定是有理由的,要么是产品不够好,要么是买不起。不管是因为什么,推迟购买产品,或者把要花的钱存起来,都是出于理性的考虑,而且对整个社会都有好处。 实际上,如果消费者不愿意消费,刺激需求最好的办法就是让物价降到更合理的水平。山姆·沃尔顿就是运用这个简单的概念赚了数百亿美元。


银行储蓄的安全与便捷促使人们增加储蓄、延迟消费,从而为投资项目提供资金,有助于增加未来的产量并提高生活水平。


于看到高利率的社会成员(尤其是储户)没有形成有组织的利益集团,没人听取他们的声音。因此,社会上就形成了这种偏见,即利率应该很低,而不是很高。但是要记住,低利率会刺激借贷、抑制储蓄,难怪美国已经由一个储蓄者的国家转变成了借款人的国家。 而且,相对于储蓄供给来说,过低的利率会向借款人传达错误的信号,即经济状况良好、投资可行。因为消费并没有真正延后(如果利率顺应市场下滑,消费就应该延后),用于满足未来需求的投资就很难成功。结果就是虚假的繁荣过后紧接着出现巨大的危机,正如我们刚刚在股票和房地产市场上经历的那样。


正如数学原理不会因问题的大小而改变,基本经济原理也不会因经济的大小而改变。人们常常认识不到这一点,是因为在储户和借款人之间存在着很多层关系。但是,自我牺牲、储蓄、借贷、投资、经济刺激因素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永远不变的。


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会对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然而,只有在收益大于支出时,这种投资才有效果。反之,这些项目就是在浪费资源并阻碍经济增长。 目前,很多政治家和经济学家都错误地认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并不是可能带来长期收益的投资,而是增加就业和提振经济的直接手段。


政治家们成功地让民众相信,唯利是图的私营公司一有机会就会榨取民众的血汗钱。他们用来证明这些论点的证据多半都是从情感上煽动,引起民众的共鸣。其实我们更能确定的是,政府对于公共设施和服务的垄断几乎必然会造成效率低下和贪污腐败。


如果政府工程入不敷出且服务质量很差,自由市场的原则也无法帮助其走出困境。政府通常会通过提高税收填补漏洞。这样一来,不仅浪费了社会资源,也降低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提供就业岗位并非经济的目的。经济的目的是不断提高生产力。


保留无效率的劳动力和资本使用方式对整个社会是没有好处的。


人们一旦拥有了权力,往往就会滥用。


大家都明白如果没有向政府纳税的社会生产者,这些职位根本不会存在;如果生产者不缴纳税款,政府雇员连饭都吃不上。


我们渴望消除经济紧缩带来的痛苦,但是我们忘记了自由本身就是有风险的。如果政府有责任消除一切苦痛,那么就没有人是自由的。无法自由地失败,也就是无法自由地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