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宅在家的日子
回家
2020年1月8日,回老家。原计划趁不工作的这一两个月,出去游玩,比如一直想去的宁夏、新疆等有美食的地方,不巧/巧的是,爆发了新冠疫情,我在网上看到新闻,第二天去县城买N95口罩,没货,连续三天也没有买到;准确地说,第三天有一家到货了,价格是平时的三倍,且不是3M的,而是不知名品牌的,断然拒绝了,大发国难财是要抵制的。最后入手了几包医用一次性口罩。
还没到春节,回家的人还不是很多。我戴着一次性口罩去买烧饼,打烧饼的商家还有点嘲笑我说“活得真细”,我一笑置之。
每天早晨,我就像2003年非典时在大学宿舍时一样,用手持喷雾器,喷洒84消毒水;用酒精对手机消毒。
2003年非典时,我当时充当舍长,自己负责起了喷洒消毒水的任务,不小心还喷到了舍友的鞋上;当时对名牌没有什么概念,自己像个土包子,很是抱歉。
冷
回到家的头一个月,冷的很不习惯,衣服还是北京穿的,依然坚持极简主义,没有购置新的棉衣;北京是有暖气的,不显得那么冷,在家是没有暖气的,把保暖内衣、棉衣都穿上了,还是很冷,只好站着,动动脚,尽量少坐。
影视剧
看了一些想看的动漫和未看的经典电影,比如肖申克的救赎。
连续看了几部电视剧,看的时候很爽,看完了,没劲,以后还是别看了,电视剧这东西有点浪费时间,尤其是国产剧,剧情拖拉。
相对的日剧(没有政治倾向),比较简短,和动漫类似,而且也有深度。
饮食
常年在外,公司没有清真食堂,一直是自己做饭;近一年半在北京,因住宿舍没有做饭的条件,基本是护国寺小吃、兰州拉面,淀粉及油水大,而蔬菜摄入不足,胖了十斤是有的。
回到家,家里的饮食习惯以面食为主,又是春节,牛羊肉吃了一轮又一轮,又胖了十斤。时间短,还没有固化到自身,是虚的,正月后,有意识开始控制,多吃蔬菜,少吃面食等淀粉类,基本回到回家前的体重。
趁着这段时间,给家里反复强调饮食比例要合理:蔬菜、蛋白、淀粉为2:1:1,吃七分饱,少吃盐,多饮水等。
读书
应该是自从高中后,再也没有这么久在家待过,三个月时间很快就这么过去了,没有预料到,我承认没有充分有效地利用起来。
2月份,不再花时间看些影视剧,的确很浪费时间。
听播客,其中Byte.Coffee有推荐的书籍,用kindle看了几本。
借着微习惯的说法,3月份开始建立几个微习惯,比如每天一个俯卧撑、每天读2页书、写50字、学日语2分钟、做膝关节修复运动,至今已经坚持33天。时间长了,效果看得见。
多年以来,我所经历的困难,都可以归结为自己读书太少的缘故。犹太人平均每年读六十多本书,差不多一个月5本,这正是我等所缺乏的。
这些天读过的书:
-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
-
新版一分钟经理人
-
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
-
呼吸
-
微习惯
-
能力变现
-
日本简史
-
如何有效整理信息
-
小岛经济学
-
异类
-
群体性愚昧
兴趣
不停纠结于工作与兴趣之间。期间学了Python,我想说入门很简单,深入进去还真难。关键还是在算法上,也就涉及到了数学,得抽时间慢慢学习,急不得。
想用Python实现我以前积累的VBA代码,不是很方便,找到了VSTO,是用C#语言来实现,琢磨了一周的时间,把我常用的VBA代码转为C#代码,做成了可安装的Excel插件程序。
喜欢看动漫,尤其是日漫,无关乎政治问题,只在于日漫制作精良(不过最近也看了一部制作精良得国漫“仙王得日常生活”),十几年了一直看字幕。开始学习五十音图,至今一个多月,承认学习效率不高,还得继续巩固。
专业
做喜欢的事情可能最后连兴趣都没了;做不喜欢的事情可能才是工作吧。
入会计这个坑,很随机,之前从未想过,但至今也有八九年的光景;即便再喜欢计算机,也难以承受二次转行的代价。所以,还是得继续深耕会计这一行。
虽然计划着3月份把会计、税法、审计的2019年课件过一遍,但是违背了微习惯的策略,用力过猛,反而是没有太大进展;只是把预习班的视频过了一遍。
无辜
雪崩,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疫情,且不论直接导火索,每一个人都应该反思,我们自己做过的不好的事情。